作者:金丝楠木原料厂家
发布:2023-09-19 15:30:00
阅读:260
历史上北京少数仅有遗留保存下来的金丝楠木古建筑有哪些?
一.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正殿,是少数仅有遗留保存下来的金丝楠木殿
澹泊敬诚殿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正殿,是清朝皇帝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。清帝常在这里接受王公贵族、各少数民族政教首领,以及各国使臣的朝觐和祝贺。按说,这好比紫禁城里的“金銮殿”,应是金碧辉煌的,可这座宫殿偏偏朴素淡雅,称作“楠木殿”(图8)。这座宫殿,是康熙年间建的,开始不是楠木殿。
乾隆十九年(1754年)用楠木改建,不施彩绘,保持楠木本色。大殿面积612平方米,卷棚歇山顶,墙体的屋面皆用青砖、灰瓦,周廊及室内地面为天然紫豆瓣大理石铺砌。四周48根楠木大柱,经烫蜡后色泽沉黄发亮。除梁头上略有绿色彩画外,梁柱、隔扇均为本色楠木,不施彩饰,连天花板也是以楠木板镂雕而成。整个殿宇在满院苍松映衬下,庄重巍峨,清幽典雅,古朴无华。大殿的隔扇门心和殿内735块天花板心,饰以万字、蝙蝠、寿桃等浮雕,图案精美,刻艺高超。楠木不仅质地坚实,色泽古朴,还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,阴雨天,香气更郁。
二.恭王府锡晋斋
坐落在北京什刹海西南角的恭王府,在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。其前身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。
恭王府建筑布局规整、工艺精良、楼阁交错,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。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,府邸建筑分东、中、西三路,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。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,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,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,是当年恭亲王奕诉的起居处。西路的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。
恭王府的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(图9),其内部装饰仿照紫禁城宁寿宫乐寿堂的样式盖了仙楼,外面看为一层,但实为两层,精巧异常。屋内隔断全部用金丝楠木建造,金砖墁地,超越了臣子应有的建筑规格,成为了和珅后来的罪名之一。嘉庆四年,和珅被赐自尽。其二十条大罪中的第十三条称:“昨将和珅家产查抄,所盖楠木房屋,僭侈逾制,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,皆仿照宁寿宫制度。其园寓点缀,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,不知是何肺肠!”这座“楠木房屋”指的就是锡晋斋(下图)。
三、坛庙陵寝天坛祈年殿
天坛祈年殿祈年殿是清王朝举行祈谷典礼的神殿,是一座木结构三重檐圆攒尖顶蓝色琉璃瓦建筑,上檐下正南方悬雕九龙华带金匾,青底金书“祈年殿”。祈年殿殿高31.6米,台基高5.2米,通高为36.8米,是北京市区最为高大的古建筑之一。祈年殿由28根楠木大柱支撑(下图)。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,建筑独特,无大梁长檩及铁钉。
祈年殿是按照“敬天礼神”的思想设计的,殿为圆形,象征天圆;瓦为蓝色,象征蓝天,柱子呈环状排列,中间4根龙井柱,高19.2米,直径12米,支撑上层屋檐,寓意四季;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,寓意12个月;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一层屋檐,寓意12时辰;中层和外层相加共二十四根,象征二十四节气。三层总共二十八根,象征二十八星宿。再加上柱项端的八根童柱,总共三十六根,象征三十六天罡。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“一统天下”。相应设置三层天花,中间设置龙凤藻井;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。
四.太庙
太庙与紫禁城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一起修建完成,其中采用了大量金丝楠木。太庙在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的变动。明弘治四年(1491年)在寝殿之后修建祧庙,嘉靖十四年(1544年)明世宗将太庙改建成独立的9个庙。仅5年之后,9个庙中除明世宗父亲(被追封为睿宗)的庙外,全部被火焚毁。嘉靖二十二年,明世宗决定恢复太庙的原有形制,即将明太祖以下所有皇帝的牌位集中在一个寝殿中,于是巨大的金丝楠木作为重要构件被重新起运,并于两年建成,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太庙,其享殿和寝殿至今已经有460多年的历史。太庙建筑群中最雄伟壮观的也就是享殿了,又名前殿,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(图12)。它是整个太庙的主体,68根大柱及主要梁枋均为金丝楠木,柱高为13.32米,最大底径达1.23米,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,建筑品质和文物价值只有明长陵的祾恩殿可与其相匹(圈13)。
五.历代帝王庙
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嘉靖九年(1530年),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,它是明清两朝集中祭祀中华祖先三皇五帝、万代帝王和功臣名将的一座皇家庙宇。
六.大慈真如宝殿
北京北海“西天梵境”中的大慈真如宝殿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、保护完好的明代中晚期金丝楠木大殿。宝殿建于明万历年间,重檐庑殿顶,整座建筑中的大木、斗拱、飞檐、望板等全部采用名贵的金丝楠木且不施彩绘,隐约可见状如金丝的木头纹理。北海大慈真如宝殿虽然在建筑等级上不及十三陵中长陵的祾恩殿,但其细部装饰如门窗样式及天花图案更加精致、典雅和大气,尤其是天花使用沥粉贴金坐龙图案,形制与故宫太和殿相同(图16)。
七.长陵、永陵、定陵、幕陵等
明代各代帝王陵园。